(相关资料图)
没有蝉声的夏日,人世间会显得寂寞,夏日蝉声是许多人童年时代的难忘记忆。
在我家乡鲁南滕州,人们对蝉颇有好感,以为它生于土中,蜕变后鸣之于高枝,喝风饮露,是个清洁之物,因而喜听其声,也吃其若虫。
家乡常见的蝉有三种,从体型上可分为大中小。大者声音粗而平直,即蚱蝉,俗称“蠽蟟”;中者声音婉转悦耳,名蛁蟟,即蒙古寒蝉,俗称“熟了”;小者声音尖细平直,名蟪蛄,俗称“小蜻蜻”(蜻音jīng)。乡言“蠽蟟闹,盛夏到”“熟了叫,三伏到”,蠽蟟、蟪蛄出洞蜕变在夏至前后,烈日当头,田间辛苦劳作的人们在酷热难耐之时,有蝉声高歌传来,恰如望梅止渴的那片梅林,能给人送来希望之想:“有蠽蟟叫,还怕没有歇息的树凉荫吗?”
三蝉之声最为动听的是蛁蟟,它多在入伏后开始出现,发音格外响亮,家乡人叫它“熟了”是因声而名的。1960年代初期拍摄的电影《李双双》《小兵张嘎》,1990年出品的电视连续剧《渴望》里就有熟了的叫声,与伏天镜头画面相配很接地气,甚是提人精神。早年间老人们常说:“‘熟了’‘熟了’一声声叫得紧了,高粱就要晒红米了,庄稼快要进场了。”
1980年代后,通过学校课本和媒体知识的传播,更有校园歌曲《童年》“池塘边的榕树上,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”的歌声,让家乡人知道熟了又称“知了”,而且称此名者地广人众。《现代汉语词典》解释“知了”:“蚱蝉的统称,因叫的声音像‘知了’而得名。”因声而名,“知了”即蚱蝉之说并不准确,应是蛁蟟才与其声相符。按时下科学分类,人们常说的“蝉”是蝉总科的蝉科里多种蝉的统称,“知了”虽以蛁蟟声而起,实则近几十年来在国内已成为对这类蝉的俗名统称,正如有些人把几种常见的蝉统称为“蠽蟟”一样。
蝉的种类有许多,形状不同,叫声各异。前些年在家乡山中一处人迹罕至之地,我听到许多蚱蝉,众声齐鸣,声音大得惊人,真是蝉的天下,欲来此寻求清静之地者不可久留。前几年的一个秋天,我骑单车走访运河故道,霜降过后在高邮往宝应途中听到寒蝉。在一个清明时节,我于安徽滁州古清流关的树林中听到春蝉。听到早晚两蝉之声固然可喜,然而并不为奇,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当地人也说这蝉声是“蠽蟟叫”,原来“蠽蟟”一词并不是一方土语。
在日本文学中常有写蝉之作,反映炎热夏天的影视剧多配有蝉声。据说日本人对昆虫特有兴趣,喜欢听虫鸣,夏日蝉声已成为许多人童年时代的难忘记忆。在日本影视剧中,蝉声与我家乡的蝉声不同。写文至此,我欲知其蝉名,再闻其声,便试着在网上搜搜看,还真有,不但有影有声,还有日文、汉文名称,而且有十种不同的蝉。再搜看一下我们国内的蝉,如介绍日本蝉那么简明而实用的,还真没有。
没有蝉声的夏日,儿童少趣,诗人少言,大众少乐,人世间会显得寂寞。若能将这些不同的声音及相关知识整理科普给大众,想必是件乐事。(孙南邨)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