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的时候,家里炒菜做饭的事,都是母亲和祖母操持的,很少见父亲动手做什么。当然,父亲也没闲着,他要做家里的大事,男爷们要做的事。
我和妹妹从六七岁开始,也到厨房里帮炊了,开始是在灶房里烧火,后来就学着择菜、洗菜、包水饺,再大点就开始学着和面、揉面、做馒头、切菜、炒菜了。那时候,我们顾着玩,并不想学这些不好玩的活计,祖母和母亲两位启蒙老师,教我们做活时经常会说,你们呀,女孩子家,学不会、学不好这些活,长大了那就找不到婆家啦!虽然找婆家还是很遥远的事,但我们不想以后找不到婆家,就乖乖地跟着祖母和母亲学,等到我们十几岁的时候,像炒菜、和面、揉馒头、擀面条、包饺子、做疙瘩汤等等活计,我们就都能做得有模有样了。因此,一家六口人,祖母、母亲、我和妹妹,四位女性,厨房里的事根本用不着父亲操心。
(资料图)
忘了是什么原因,有一年,在一个雨天,中午,父亲居然和面做起了午饭,也许是母亲不想做饭了,父亲在家闲着也是闲着,正好心情也不错,就自己亲自动手秀厨艺了。
我和妹妹就在一边好奇地看。只见父亲舀了些水倒进面盆里,接着倒进去一大瓢白面,然后双手就在面盆里又是抓又是团又是揉的,倒也很娴熟,一会儿就和出了一个圆圆的柔软的面团。这时父亲抬头看见我们,接着就对我和妹妹发号施令,你,去灶房里烧火去,你,去剥葱、姜,洗干净切成葱花、姜丝。雨天柴禾潮湿,我好不容易把灶火烧旺,父亲端着切好的葱花、姜丝什么的过来了,油、葱、姜、盐,再加少许青菜爆锅后,父亲往锅里添了两大瓢水,我继续烧火把水烧得发出呼呼响声,这时,父亲掀开一扇锅盖,双手伸进面盆,揪下一小块片面,快速地撕撕扯扯成一薄薄面片,丢进沸水里,然后又撕扯出薄薄面片,直到把面团撕扯完,锅里也飘满了一条条鱼一样的白面片。吃饭时,我吃喝了一大碗面片,软软的、滑滑的,嚼起来也劲道,倒是挺好吃呢,面片汤因为用油葱姜等爆了锅,香香的特别有滋味,同样是白面做成的吃食,和过去吃的煮面条、面叶,有着迥然不同的感觉呢!
父亲说这叫“手拽面片”,是他年轻时候闯东北,跟一位老乡学会的,和面时,面团要和得柔软,还要留一点时间醒醒面,拽面片的时候才好拽,煮熟后口感也好。
那是我们第一次见父亲下厨做饭。
其实,父亲是个特别心灵手巧的男人,无师自通,自己学了木工,能打制各种家具,还会在家具上雕刻、画上各种好看的图案。父亲会写毛笔字,过年时都是父亲到集上卖红纸,自己裁纸写春联。忙年时,父亲偶尔搭把手包水饺,包水饺的速度也很快,我本来先是跟祖母学会了包水饺、捏花边,后来看父亲包水饺的速度比较快,就借鉴学习了父亲包水饺的方法,还做了改进,再后来我包水饺的手艺就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了。至于做菜,不说别的,单说父亲切的咸菜丝,就比母亲切的还快还细还匀。
父亲的这一手拽面片很快就被我和妹妹学会了,碰到家里没有馒头吃或馒头不够的时候,就来一顿手拽面片。那时候农村里都是各家自己蒸馒头吃,中午蒸一次吃三顿。在我和妹妹看来,和面做手拽面片要比和面擀面条省事得多,擀面条的面要和得时间长,面团软硬适中,太软太硬都不好,把面团擀成一张薄薄的大面饼费力气又费时,把面饼折叠好切成面条时又要费一番时间,关键是,我们往往还切不好面条,不是切成连刀面,一扯一大堆,就是把面条切得宽的宽窄的窄……
父亲这是无意中教了我们一个省事的做饭方法啊!
如今,祖母已过世多年,父亲也到古稀之年,我和妹妹也已经人到中年了。我都好多年没有做过、吃过手拽面片了。那种记忆里的味道是找不回来了。
我也想着,等哪一天有空了,也和面做一次手拽面片给女儿吃,告诉她,这是老妈年轻时,跟姥爷学的手艺呢!
壹点号雨兰诗文书画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