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经济报 记者 丁光展 见习记者 王盾 通讯员 宋贵平 赵晨晗
初夏时节,走进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(高新区)阳店镇南卿村,映入眼帘的是籽粒饱满的麦田、丰收在望的油菜、绿树浓阴的村巷及月季飘香的庭院,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扑面而来。
(相关资料图)
南卿村地处阳店镇镇政府东北11公里处,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、212户、742人,土地1236亩。2019年以来,该村通过深化机制改革、发展集体经济、强化环境治理、兴办公益事业等举措,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之路,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得到显著提升。
深化农村改革 创新体制机制
说起南卿村乡村振兴之路的实践,该村党支部书记王金辉娓娓道来。“在2019年村干部换届选举中,一批结构年轻、能力综合、素质过硬的干部进入到村‘两委’班子,满怀信心带领全村人干事创业,有效解决了村干部思想固化守旧、学习意识不强、创新能力不足、工作动力匮乏的根源性问题。”
南卿村“两委”班子选优配强后,劲头十足。干部们把握村情、重视民意,立足现实、着眼长远,绘就了一张为南卿村量身定做的体制机制蓝图——南卿村“一社四部”,一社即“南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”,四部即“集体经济项目部、生态宜居管理部、文化发展服务部、人才金融互助部”。“一社四部”的成立,犹如“四轮驱动”,为南卿村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整合土地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
乡村要振兴,产业是基础。该村集体经济项目部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,积极动员群众流转土地,并以土地入股南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,合作社为群众颁发股权证,实行年底分红,让群众真正参与其中、共建共享。
据了解,近年来南卿村始终按照“资源整合、村企结合、三产融合”的发展路径,通过群众入股方式,投资125万元,建成100吨粮食烘干塔、原生态石磨面粉厂、地锅手工馒头加工厂等,形成粮食种植、储存、加工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,每年收入可达30万元,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,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。
多方筹集资金 强化乡村建设
乡村振兴不仅要实现农民富,还要实现农村美。“人在村中走,宛若画中游”的美好景象已成为南卿村村容村貌的真实写照。近年来,该村不断强化人居环境整治,通过开展“六清”、治理“六乱”,“三五”创建、“四美乡村”建设等行动,使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提升。
该村依托生态宜居管理部,一方面向上级争取资金,另一方面通过“以奖代补”方式,由群众出资硬化门前巷道、修建排水渠、栽植花木等,村里验收通过后,适当进行资金补贴。该部还将村中空地规划为小菜园,作为奖励分给积极性高的群众,以此激励村民积极投入到美化家园行动中来。这一措施充分激发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,化“要我改善”为“我要改善”。
每逢阳光明媚的日子,不少南卿村村民在村中小游园、小花园里打卡拍照,微信朋友圈也会掀起一场“摄影大赛”,一条条点赞与唯美的短语,表达着各自的幸福和惬意。
引领乡村治理 构建和美乡村
文明是乡村振兴最亮丽的底色。一直以来,南卿村把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作为全方位推进精神文明建设、助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。
“我们村民主治理的最大特色就是‘乡村夜话’,也就是吃完晚饭,干部群众坐在一起共同商讨村庄发展方向,大家各抒己见,村中许多大事的萌芽就是从这里开始的。”三组组长王登高说。
通过“乡村夜话”的启发,南卿村在文化兴村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。该村建成的弘农书院四院,为村民发放读书卡,给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场所,给务工、务农的村民提供技术、知识支撑,营造了良好的学风。
该村积极发展公益事业。建成的奉养中心,解决村中独居老人、弱势群体无人照看的问题,为老人们提供优质三餐保障,让老人老有所养,并有效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。与此同时,南卿村还详细制定了“积分制管理制度”,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。
群众期许殷殷,奋斗未有穷期。如今的南卿村干部群众,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,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正阔步前进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大道上。
标签: